彭雪枫亲属等昨天与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师生一同观看大阅兵!
被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抗战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彭雪枫的侄女彭云、彭春淮、彭群以及当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作为武警徒步方队的受阅队员钟涛,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与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了大阅兵的盛况,并与师生深入交流。校长吴
被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抗战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彭雪枫的侄女彭云、彭春淮、彭群以及当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作为武警徒步方队的受阅队员钟涛,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与全校师生一起观看了大阅兵的盛况,并与师生深入交流。校长吴
全民族抗战初期的豫南竹沟,是党在中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的一个重要基地和战略支撑点。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中共河南省委、中共中央中原局先后设在这里,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组织领导河南和中原地区的抗日战争,新四军二师一
“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1934年,东北抗日联军挺进辽宁本溪,依托本溪县的和尚帽子山和桓仁县的老秃顶子山建立起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本溪成为东北抗联重要的活动区域。在长达14年的艰苦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重任,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白山黑水间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拂晓报》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传阅,还通过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中国新闻社的前身)等机构寄发到世界各地,在中共敌后报刊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拂晓报》原社长宋建国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七言古风——缅怀彭雪枫将军(下平二萧)投笔从戎志自昭,丹心一片向云霄。长征砺剑锋初露,抗日挥师气更骄。跃马江淮驱敌寇,运筹豫皖固金镳。办学传薪播星火,兴农治水济民徭。枪林敢闯身先赴,弹雨难摇志不挠。血洒洪泽悲故土,魂归华夏耀青霄。英名永刻千秋史,浩气长凝万里桥
“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1942年3月3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送给妻子林颖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这是他写在书本扉页的题词,饱含对妻子的真诚坦荡以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热爱。
彭雪枫、林颖合影。 资料图片“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1942年3月3日,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送给妻子林颖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这是他写在书本扉页的题词,饱含对妻子的真诚坦荡以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热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别节目《天地英雄气》中,以《虎胆英雄望拂晓》为题,深情而激昂地报道了抗日名将彭雪枫的英雄事迹。那一段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过往,如同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每一个聆听
8月26日上午,宿州市首批上岗的《拂晓报》报史馆小小讲解员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向家长们生动讲解《拂晓报》87年的光辉历史与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旨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中原大地是一片浸透热血、铸就丰碑的红色沃土,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穿越历史烟云,一行行苦难的泪水,一个个悲壮的身影,一段段不屈的抗争,依然震撼人心。
在当代文学史中,民间视角成为抗战书写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一种小说叙事方式的改变,也是一种历史观念的变革。它试图以平凡的“人世间”视角展现历史,从而表现在滚滚历史洪流中普通人的觉醒、抗争、坚韧、牺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绽放出的人性与血性的光辉,进而展示我们民族那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图为日本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新华社发
9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成立,彭雪枫任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参谋长。30日,彭雪枫、张震率2个连和一部分干部共373人,轻机枪4挺,长短枪190支,从竹沟誓师东征,挺进豫东。
“妈,您又在翻那本旧信?”——1978年初春,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长廊里,35岁的彭小枫轻声提醒。林颖抬起头,笑里带泪,“这是你爸爸写的,第七十三封。”这句对话,距离“44年彭雪枫牺牲,妻子林颖改嫁后晚年回忆:老彭生前写过87封情书”这件事,已过去整整三十四年,而
1930年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正在激烈的进行着。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反复“围剿”中艰难支撑,每一寸根据地的得失都需要失去很多战士才能保住,而内部的动摇与背叛,比正面战场的炮火更能刺痛革命者的心。郭炳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时期。
彭雪枫出生在河南镇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原名彭修道,少年时期他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志向和抱负。他在私塾和中学阶段始终成绩优异,但他的目光从未局限于课本,而是投向了那个动荡的社会。
1963年夏天,一封来自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政审通知打破了一个少年的期待。彭小枫盯着纸上“家庭成分不合格”的红章,满心困惑——父亲是抗日烈士,自己成绩名列前茅,为何被拒之门外?
在《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中,开国上将张爱萍之子张胜赞叹不已:“以我有限的涉猎范围,我至今尚不曾发现在党内老一辈人中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像彭雪枫这样将文人雅士的多情善感,与金戈铁马的军人气质集于一身。”
1936年深冬的太原绥靖公署,一封陕北来信让阎锡山眉头紧锁。信中写道:“救国大计,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集事。”落款是毛泽东。